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疙瘩楼”和瓷房子 天津新文化地标双子星
 
     
 

  “疙瘩楼”,把银行贴在墙上
  “疙瘩楼”位于天津河北路(旧时威灵顿道)283-285号, 是五大道特有的建筑经典, 是1937年保罗·鲍乃弟(Paul Bonetti)设计,英国人建造的一片意大利风格的八门联体洋楼。
  “疙瘩楼”曾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天津居所, 也因为马连良的缘故, 当时的文化界、政界、艺术界名流经常流连其间, 前清贵族也经常到此听堂会。 溥仪的堂弟、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曾回忆,当年的“疙瘩楼”曾“车如流水马如龙”,经常出入的宾客不乏袁世凯、冯国璋、靳云鹏、鲍贵卿、张邵曾、曹汝霖等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或是荀慧生、梅兰芳、杨小楼等艺术大师,众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就曾在这“疙瘩楼”里上演过。
  上世纪90年代, 张连志陆续将“疙瘩楼”买下, 17年来从26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4000多平方米,张连志在原有欧陆古典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明清时代的瓷片元素完美地把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古瓷挂签融合到了“疙瘩楼”中,使其成为一座巧妙结合中西风格的古瓷城堡, 此馆所陈列的为各个时期的综合展品, 囊括了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 铜器、木雕、石器、老门窗、彩绘木人、烟具、屏风、座钟、桌椅、木箱、提盒、老铁钟等100多种的3000余件文物,以及遍布外墙的各代古瓷片。马连良先生的女儿马小曼还特地为博物馆提供了马连良曾用的戏服、烟具等珍贵历史文物。
  张连志自1981年经商,开始走上收藏之路。从1991年开始,从26平方米的小饭馆扩展到现在4000多平方米的规模;从最初儿时对马可波罗广场的回忆到“疙瘩楼”的修复; 从没有图纸到精美绝伦的建筑精品; 从远在加拿大到心系祖国;从一片片凝聚中华文化的古瓷片贴在墙上到世界孤品的古瓷挂签的完成,华蕴博物馆见证了百年天津的沧海巨变,见证了一段段艰辛的历史。有人这样形容疙瘩楼:“把银行贴在墙上的房子”,也有人这样形容张连志:“把银行贴在墙上的疯子”。
  瓷房子,不可估量的艺术财富
  瓷房子所包含的历史是天津进步发展的历史,是中国物质文明的历史,是世界瓷文化的历史,更是一个华人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19世纪中叶的天津租界林立,最富盛名的就是法租界丰领事路(赤峰道),集中了名门宅邸,商业巨贾和各界名流,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张学良、 孙传芳等名人都曾居住在这条街上。而瓷房子的前身是法租界丰领事路72号小洋楼, 是驻新西兰领事馆第一任领事、驻奥地利全权公使、 金陵大学教授黄荣良先生的故居,后又为外国驻华大使所居住。
  作为天津的文化名人,冯骥才不仅给瓷房子题写了馆名,还给瓷房子赠送了一幅字,写了四个大字——瓷美楼奇。冯骥才说,瓷房子的建造源自于收藏家近乎疯狂的想象,但喜欢不喜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是可以讨论的,越讨论它就越有价值。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时代,什么奇怪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正说明瓷房子是当代的艺术。这是过去中国所没有过的。瓷房子的设计师对瓷爱之太切,他用了张扬的手法来造,寻求和别人共享。”
  如果说瓷房子的价值多少如何估算,一组简单的数字背后显现巨大的价值: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瓷碗、300多尊北魏、北齐、唐等朝代的石雕造像、 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明清时期的瓷猫枕、20多吨水晶玛瑙。每片古瓷片价格多少?每件古瓷瓶又值多少钱?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罗列能够说清楚的。

                                          2009-07-06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