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适应传播规律 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随着文化建设的大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文化国际影响力,无论是在价值观层面还是文化产业方面,仍存在不少差距。如何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绝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如何定位的百年大计,应当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谋划。
  提高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首先要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文化发展须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改变目前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格局。 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调研,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国内情况和国际环境、长远目标和近期效果,系统全面地制定对外文化发展规划。政府负责制定大政方针,在政策导向、制定规则、人才培养、税收、产权保护等方面多做工作,积极发挥传播媒体、文化团体、学术界、文化企业、民间组织的作用,让政府与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二要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讲究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在发掘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同时,发掘现代中国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寻找中国文化中那些不变的文化“遗传基因”。对外传播时,也不能仅在形式上下功夫,限于杂技表演、书法国画展览,踩高跷、太极拳以及孔子学院推广汉语言文字等等。这些活动在推广中华文化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更高的价值层面提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和为贵”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它既不同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前,首先要对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准确的认知和判断。因为文化自信心要建立在真正的民族文化精华基础之上,这样才有文化凝聚力,才谈得上树立形象。
  三要加强民族文化多样性宣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主流是团结统一。和而不同的理念很大程度就是来自于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实践。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经验,是一份宝贵的遗产。中国的国际形象包含有多样和谐统一的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睦邻友好的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其旅游、外宣则用了很多原住民文化符号。我国西南诸族群长期以来和谐相处,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关于种群的分布等都有一套很好的解释。和谐睦邻的观念,就是从最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来的。我们应把历史上很长时间比较和谐的多元族群文化、族群关系这样一些要素纳入文化建设的大课题中,展现给世界。
  四要创新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内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外传播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我们经常在各种国际场合讲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不断裂”的文明,这种表述让听者有些逆耳。有些话由外国人讲,比我们自己说出来效果更好。美国在世界各国推出很多出版物,它不说自己光荣传统,而是请外国人来写当代美国社会。 外国人近距离看美国, 对美国社会既有抱怨也有肯定,但宣传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应该多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要让外国人知道当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日常生活形态。这类出版物不仅要给外国人看,我们的出国人员也应当人手一册,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交流。
  五要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设法影响国外精英。在对外学术交流和交往方面,专家学者可以做很多有益的工作。比如,我们的驻外文化官员,应该是一批既懂中国也懂国外,特别是对所驻国家有所了解、有过研究的人。让专家学者来做这种工作,比起职业外交官更能见到成效。不管是西方的东方的,思想家还是艺术家,真正能影响大众的是精英的观点。如果绕开精英,我们拿出的东西都是大众化的甚至快餐型的,就不能在一个量级上竞争。要精心选择“内知中国、外知世界”的人,拿出有说服力的文化项目,瞄准国外最有影响的人做工作。这样,也许短则三五年,长则三五十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9-06-04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