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女性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师大的专家,女性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以及著名女作家程乃珊,围绕女性文化和创意产业之间的联系展开了研讨。专家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亟待拓展女性资源,也就是说,要强调“她”。
“与男性的实用消费相比,女性更倾向于‘情境消费’、‘感性消费’。”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说,而从女性作为一个设计、创作者而言,女性敏感、细腻的天性,往往更善于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捕捉作品的时尚气息。
据统计, 我国女性人口为6.1亿, 占总人口的49.02%, 其中在消费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中青年,即15岁至55岁年龄段的女性, 占人口总数的22%以上。 根据消费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全国25个大型百货商场的个人消费点中,消费品和消费服务属于女性的项目占51.7%,远远超过男性和儿童类别。
因此,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 必须把女性的性别特征提升到一个时尚产业的高度来进行开发。时尚产业的奥秘,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的制造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文化附加值的循环链条:明星偶像+大师设计+品牌提升+高端消费=时尚产业。一些跨国公司就掌握了女性产品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 仓储运输、 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而中国往往只占领了制造加工环节。例如,在芭比娃娃的产业链中,虽然大部分芭比娃娃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每一个芭比娃娃卖9.99美元,中国只赚1美元,美国赚8.9美元。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秘书长章黎明认为,女性特别有灵感,具备了创意产业需要的素质,而女性所欠缺的强体力,却是创意产业所不需要的,因此女性和创意产业二者是非常适合的结合。
2009-01-12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