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文化产业如何“越冬”
           

 
 

  金融寒潮来临,文化产业如何“越冬”?
  2008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热议金融危机,指出企业应苦练内功避风险。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现在参加任何一个产业的研讨会,‘金融海啸’这四个字则是重复率最高的。”在10月29日进行的2008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教授提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是逃避“金融海啸”的世外桃源, 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形势,文化产业将面临极大的危险。这一番言论给各国的文化代表敲响了警钟。
  预言:后年是经济隆冬?
  国世平用“今年是秋天, 明年是冬天, 后年是隆冬”的比喻,来概括他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判断,并做出了一个大胆预言——“明年会是中国文化企业大规模破产的时候”。他结合目前沿海地区一些制造业企业破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文化产业目前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市场减小,由于文化消费缺乏刚性,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首先减少的就是文化消费支出,以应对经济可能的衰退。这令一些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受到打击。二是融资困难,许多投资银行自保不暇,紧缩银根,审查不良贷款,给文化产业的国际融资增加很大的难度。
  难题:如何找到发展资金?
  国世平认为,西方金融危机加大了文化企业融资的阻力,出于竞争因素,发达国家的这些产业必然要压抑国际金融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中,能够像百度、腾讯等公司一样,完成海外上市“惊险一跳”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文化企业是中小型规模,主要融资途径还是银行信贷,但往往由于信用等级低,银行没有动力去经营文化企业的贷款。
  “文化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产品评级和收益的评判标准,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国世平说,目前文化产业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建立这个标准,包括国际性的标准和本土化的标准,这两个标准结合起来,才能让投资者判断投资值不值得。
  议论:“严寒”下如何御寒?
  国世平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讨论。有代表认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产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离真正的市场浪潮还有一定距离,是否真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还有代表提出,经济“隆冬”反而是文化产业从业者树立自信心的时候,因为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区域的文化产业获得伸展空间,也许就是一枝独秀。因此不应该担忧,还应找回更多的民族自信。
  国世平对此回应说,文化产业首先要在严酷的经济条件下生存下来,再去求发展。他建议现在的企业应该进入一个冬眠期,不应该进行任何扩张性的投资,不要加建厂房、增加员工,短期风险投资都应该收回来,进行储备性的投资,“就像动物进入冬眠,首先要把自己喂饱”。

                                     2008-11-0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