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29日上午继续举行, 在第二单元以“开发文化资源的国际合作”为主要议题的战略对话中,来自美国、北京、以及广西的4位嘉宾进行了演讲,并接受与会者提问。
中国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首先作了有关“文化姿态和产业视野”的演讲,并提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状态下,应该发展“市场探路,政策出路,旅游开路,旅游产品和特色文化消费产品行路”的产业状态。
郑建平说,中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把文化资源转变成产业化资源、创意型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时尚型产品的短缺时代,文化产业对许多落后地区来说还是一场奢侈的大餐。而旅游产业则是一个可以承载文化发展、集合文化产业的诸多优势资源并且能给地区带来经济收益的一个综合性、带动性的产业形态。中国四个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的华侨城、西的曲江、山东曲阜、沈阳棋盘山风景区)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在欠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国家中,应当淡化甚至模糊文化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界限。他认为,作为非物质生产行业的服务、贸易和生产,都可以承载文化产业的使命。
来自美国的世界眼科组织主席林文杰则从一个科学家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他说,文化的特色就是说它的一个独一无二。文化产业需要独特性,也需要创新。在文化产业,一个人就能办成一个产业,只要有创意。亚洲不仅有古老的庙宇,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些独特性,进而发展成特有的产品和产业。而且应该鼓励有创意点子的人投入文化产业中,成为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
深圳文博会公司总经理叶建强表示,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平台,文化产业论坛与跟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一样,是在建立在不同地点的相似的平台上进行的文化贸易活动。他说,深圳文博会创办四届以来,已逐步走向成熟,许多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演艺产业、新闻出版等门类的文化产业通过文博会的培育,一步步走向国际市场,并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目前,深圳文博会已基本形成了“展会标准的国际化,展会内容的精品化,展会运作的市场化,展会服务的专业化,展会管理的规范化”。
广西防城港市旭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杰清在会上探讨中国与东盟探索边境地区文化发展的路子,他认为,文化产业特别是边境的文化产业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
2008-10-30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