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天津一市民15年收藏各种月饼签200多种  
           
 

  过中秋自然离不开吃月饼,时下各种月饼包装礼盒雍容贵重、华丽炫目,而曾风靡一时的月饼签却渐渐淡出人们生活。 天津食文化研究会理事、民俗学者由国庆,15年来精心收藏了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的月饼签200多种。小的有巴掌大小,最大的足有8开。木版印、石版印、胶印和手工绘画等五花八门。
  从小就喜欢花纸片
  “或许是缘于对美术的偏好,我从小就对花花绿绿的纸片感兴趣,东捡一份,西讨一张,渐渐与月饼签结下不解之缘。”由国庆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一张张月饼签甚至比月饼本身的香甜对由国庆更具诱惑。拮据的生活不可能大包大包地买月饼,悉心收藏一张张月饼签,也算品味月饼了。月饼签自清代中叶就在老“仿单”的形式上已见雏形了。早期的月饼签受印刷术所限,从木版印到石版印,它的面目以传统的屋形框格配文字说明为主,多用红、绿色纸。由国庆拿出一张清末钞票大小的老月饼签,上面还能看到浅浅的油渍,仿佛穿越时空通道,回味着“满汉茶饼”的浓香。
  月饼签收藏历史文化
  由国庆收藏月饼签上瘾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这是在收藏历史、收藏文化和民俗。平时他翻阅大量文献书籍,泡在图书馆里追寻着一张张月饼签的身世。他说,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的美妙神话千百年来流传不息。他以收藏的月饼签、点心签为基础,出版专著《中国糕点话旧——追忆甜蜜时光》。由国庆说,想想过去吃月饼得凭条,如今人们口味越来越高,爱吃月饼的人越来越少。月饼似乎成了一种符号,各种贵重的礼盒与月饼签相比,似乎少了些什么。由国庆感慨地说,月饼签或残破、或陈暗,但都记录了曾经的甜蜜、苦涩、快乐、情谊,一张张纸页会让生活更加有味道,更加快乐。

                                  2008-09-16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