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各种儿童图书推介活动纷纷登场,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带着孩子到图博会买书的不少家长们却发出这样的感叹:“找一本孩子喜欢又有益的好书太难。”
令人却步的豪华包装与昂贵价格
动辄豪华版、精装版和居高不下的价格,首先令不少家长望“书”兴叹。
在图博会上,一套从台湾引进的《小小生态博物馆》丛书,共有40本精装图书和10张光盘,标价高达1650元,而且必须整套购买。记者随手翻开其中一本,发现整本书只有7页,除了插图文字很少。
一位准备给外孙买书的中年人在听到报价后,第一反应是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说:“转了一圈,看上的图书一家比一家贵,这价格高得也太离谱了。”
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找朋友系列神奇立体书”价格同样不菲 ,4本图书,每本八九页,不过是打开后配图中的动物像折纸一样呈现立体,标价却高达168元。
在博览会上四处逛逛,40元一本的《中国童话故事》 ,199元一套四本的《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价格让很多人咋舌。
专家认为,我国儿童阅读现状堪忧与图书吸引力差、价格高不无关系。目前,我国儿童读物人均拥有量仅排世界第68位,是以色列的1/50、日本的1/40和美国的1/30。由于缺乏“主流读物”,一些不健康的书乘虚而入。
琳琅满目下的“空心化”
在图博会的随机采访中,“情节太平淡”“没有想象力”“没意思”“太大人口气”,是许多孩子浏览图书后的感觉。
童言无忌,孩子们率真的评价正是当前儿童图书的现实反映。作为亚洲最大的书展,北京国际图博会可以说是折射我国儿童图书出版和创作现状的一面“镜子”:种类逐年增多,2007年达到10460种,但精品匮乏。
记者参观图博会发现,许多图书严重“空心化”,内容刻板、陈旧,真正创新性的作品很少。
一方面,很多儿童读物以成人视角进行说教,延续“讲一个故事,告诉一个道理”的老套模式,缺少趣味性和想像力,读起来干巴巴,很难切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反映,真正国内新创作的儿童图书比较少,很多都是“新瓶装旧酒”,“同质化”现象明显。记者也注意到,不少出版社都在“童话故事”“百科全书”“历史人物故事”等题材上反复做文章。例如儿童版《四大名著》就有多个不同版本,但翻开后发现,内容、语言和编排大同小异。
业界人士指出,当前儿童图书“同质化”严重、精品匮乏的背后,是创作和出版的急功近利。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明亮认为,重新创作需要大量投入,而克隆复制既减少开发成本,又降低了试水市场的风险,因此一些出版商更愿意直接将传统经典改头换面重新上市。
在“市场导向”影响下,创作也出现了浮躁心态。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教授说,很多创作者认为儿童文学可以降格以求,不关心孩子精神成长和心灵需求 ,而是更关注印数和版税,大量炮制幼稚浅薄的作品 ,制造“浅阅读”甚至“伪阅读”,极大影响了儿童图书的质量。
“现在,已经没有像冰心那样的大作家愿意从事儿童创作了。”天津市教科院专家邢真表示,“由于儿童创作与小说、影视剧本创作相比回报低 ,很少有大作家愿意从事此行 ,原先从事的作家也纷纷转型进入成人文学和影视编剧领域 ,创作队伍萎缩自然难以诞生脍炙人口的作品 。而几十年前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无法适应现在儿童生活和心理的新变化,但这种空缺并未得到及时填补,导致儿童图书内容重复、乏味。”
侯明亮说,儿童图书出版门槛低,很多出版社都希望能分得一块“蛋糕”。但同时,社会上长期以来存在偏见,认为儿童创作是“小儿科”,影响了进入儿童创作领域、创作出更多精品的积极性。
引进图书热带来的启示
在国内儿童图书被冷落和诟病的同时,一些外国引进的图书却引发了市场热销,很多外国出版商十分看好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这一强烈反差令很多人深思。
本届北京图博会上,儿童图书的引进成为一大热点,很多翻译作品成为人们选购的对象。法国畅销幼儿科普启蒙读物“第一次发现”便是其中一例。这套被翻译成28种语言、畅销4600万册的图书,由接力出版社正式引进国内。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当前我国儿童图书市场处于迅速发展期,所占图书市场份额已从四五年前的4%-5%扩大到10%,这也是吸引国外儿童图书抢滩我国市场的原因。
几年前,《哈利·波特》系列进入我国后迅速风靡,在全国掀起一股“哈利·波特热”。近几年,一批这样的“舶来书”热销国内市场。
文化背景有着巨大差异的外国儿童图书缘何能俘获我国孩子的心,成为许多人的困惑。国内被誉为“童书大王”的杨红樱认为,《哈利·波特》风靡我国,主要原因在于本身丰富的想像力和跌宕的故事情节。
《哈利·波特》的成功让一些国外出版商发现中国儿童图书市场潜力巨大,纷纷寻找合作伙伴输出自己的畅销书。
法国迦利玛出版社版权经理安娜·布鲁特总结该出版社的“第一次发现”丛书畅销经验时说:丛书运用了很多新手法,例如借助胶片和纸质手电筒即可重现苹果树开花、结果、成熟全过程,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学习变得有趣,并能产生真正互动,带来快乐新鲜的阅读体验。
外国儿童读物在我国图书市场上的成就,令一些国内儿童图书出版商和作家受到启发。他们普遍认为,虽然目前国产儿童图书总体还处于劣势,但并非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杨红缨、周锐、曹文轩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正在用他们脚踏实地的努力收复“失地”。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是杨红缨的代表作,目前国内发行量突破千万册。专程来图博会与小书迷见面的杨红缨说:“我非常重视孩子们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和孩子们交流会促进我更好地为孩子们创作 ,同时也让我的作品更贴近孩子们。”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梅子函教授和邢真等认为,儿童创作要耐得住寂寞,减少功利化,坚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去感受,说孩子话,按照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地想像,才能创作出受欢迎程度和思想价值俱佳的精品。
2008-09-07
(新闻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