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奥运在即 藏点儿啥好  
 

  
  与所有的收藏一样,奥运收藏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手里资金充裕,只要你喜欢,就可以把官方发行的纪念品统统收入囊中。不敢说这种藏法是稳赚不赔,但是据统计,历届奥运会发行的文物藏品,每年的升值价值都在40%以上。如果有心,还可以“开发”新的系列藏品。
  但这并不是说手里钱少咱就不能玩儿,穷有穷的玩儿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把藏品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专家所说的按一定的专题购买,在某一个领域中做到多、全、精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北京退休职工孙传宝,费尽心思收藏了600多个跟奥运有关的钥匙链, 谁敢说,看着这些东西不是一种享受呢?除此之外,收藏圈里的资深藏家,说不定还能淘换来新鲜的藏品呢。被誉为“国内奥运收藏第一人”的赵晓凯不就收集到了奥运圣火采集时女祭司所用的鼓槌嘛!
  这些藏家的收藏心态也不尽相同。有的为投资,有的就是单纯“玩儿”,两者的目的不同,所关注的领域自然也就有区别。前者可能会瞄准那些升值空间较大的传统收藏,而后者则更多地看重藏品的文化内涵。更有些专业藏家花样百出,匠心独具,能把本来不起眼的藏品变为孤品。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专业藏家成为了奥运收藏的中坚力量。
  收藏队伍中还有一些“编外人员”,他们或者没有接触过收藏,或者对收藏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他们也并没有幻想能藏出个“百万宝贝”,他们只是觉得毕竟亲身经历了这百年的盛典,总应该留下点儿什么。因为经济和精力所限,他们没有系统的收藏计划。和这个时候进入奥运收藏领域的新人一样,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奥运来了,藏点儿什么好呢?”
  也许,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奥运收藏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收藏,它泛化成一种纪念,甚至会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而现在被我们称为藏品的东西,就是这种记忆的见证。
  不论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也不论你的收藏资历深浅,都可以用自己的诚心和创意,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期间,收藏起属于你的2008。
  奥运会已经近在眼前,传统的收藏大类依然火热,还有一些曾经在人们视线之外的藏品也开始热了起来。奥运,我们究竟藏点儿什么,又怎样藏呢?相信一些资深藏家的收藏方法和经验,能帮我们更好地定格中国人自己的奥林匹克。
  以出身论英雄
  在收藏界,藏品的出身历来备受重视,同样是清代瓷器,官窑产和民窑产的价格就不可同日而语。在奥运风越刮越猛的今天,有经验的藏家大多会首先考虑官方的藏品,它因发行机构的权威性而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说到权威机构发行,就怎么也绕不开奥林匹克收藏的三大系列——邮品、纪念币和官方纪念品。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 这几类藏品一般都能稳定升值,像希腊在1896年发行的第一套奥运邮票,如今一张的市值估计在30000美元左右,比最初的发行价整整翻了30万倍。
  现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 这三大系列中的不少门类也都停止了发售,例如“北京奥运金”于今年6月份完成了最后一组的发行。藏家可以在看到整套藏品之后,再最后下决心是否购买。当然,这个时候可一定要考虑价位问题。
  瞄准常青树
  火炬一直是奥林匹克的标志之一。那么,有没有可能得到一支火炬呢?近些年,每届组委会都会以较便宜的价格把部分火炬卖给奥运火炬接力者,其中85%以上的参加者购买了火炬。于是,火炬出现在了拍卖市场上,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像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火炬拍卖价为1500美元。拥有火炬不再是梦想,没准哪一天,途经我们天津的火炬也会出现在拍卖市场。火炬传递结束后,有意向的藏家可要盯着市场,防止别人捷足先登。
  除了火炬,奥运奖牌也是收藏市场上的常青树。目前,一枚普通奖牌的售价约在1500美元,1896年首届现代运动会的奖牌则高达两万美元,如果说奖牌的主人名头不小的话,价格可能还要翻番。但是奥运奖牌毕竟发行量有限,而且其主人也不见得愿意出手,所以能否得到,也只能看运气了。
  成套收藏前景看好
  前些日子,央行发行的奥运纪念钞还没有正式销售之时,其价格就被炒到了几百元。如今,奥运会还没有召开,藏家的眼睛就已经牢牢盯住了奥运门票,并且已经有人“先下手为强”,通过各种途径预订比赛后的废弃门票(使用过的门票)了。用过的门票虽然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发行数量有限、制作精美而具有了收藏价值,特别是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门票,上面都印有持票人的姓名,因而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集齐整套门票,使之成为一个专题,意义更大。尽管有专家提醒门票收藏要抱着投资为辅的心态,但还是有些人对1960年罗马奥运会全套门票及海报拍出的数百万美元天价念念不忘。
  更有人“野心勃勃”地想收集全套没有使用过的奥运会门票。废弃门票收集本来就很不容易了,但毕竟只要有心肯坚持,集齐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至于没有使用过的门票,不知道这位藏家有没有想到好办法,毕竟,拿到票的人们,都惦记着在自己的家门口看看奥运。
  除了成套收藏门票,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成套收藏各个项目的比赛用具、冠军运动员的签名照、各国参赛队伍的服装、队旗,甚至收藏裁判员所用的哨子……即使不考虑升值,相信当藏家成功完成这一浩大工程时,定会有种成就感。
  在收藏界,成套收藏价更高也几乎算是不成文的定律了。成套收藏的难度虽然大,但并不是不可操作,建议那些已经有了成熟收藏意向的人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创意提升档次
  同时代同档次的藏品,要说什么样的更值钱,那肯定是孤品,世上仅此一件,你说稀罕不稀罕?如果你能得到开幕式中的那只火炬、比赛中被踢进去的第一个球、第一块冠军奖牌,它们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把自己的藏品设计成孤品呢?
  奥运收藏名家赵晓凯在希腊得到女祭司用的鼓槌后,迅速赶往当地邮局,给鼓槌贴上圣火采集的邮票,并加盖了当地邮局圣火采集的专用纪念邮戳。他把藏品和奥运期间的一些特殊时间相结合,让藏品印上时间的烙印,于是,孤品就这样诞生了。
  对于奥运藏家而言, 8月8日后的每一天都是不同寻常的。 不同的比赛项目、各式各样的宣传品、奥林匹克专用邮戳。试想在开幕式那天,如果您能把手里的16张奥运海报都盖上17个奥运比赛场馆的风景日戳,如果开幕式当天有专用戳,您也加盖一个,不知道这些东西会不会成为孤品?闭幕式那天,是不是会有新的可供利用元素出现呢?
  这么说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藏家都这么做,而是提供一种提升藏品档次、使藏品增值的思路。相信拥有孤品是每位藏家的梦想,也相信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收藏者不会吝惜多走脑子。
  奥运期间,官方也可能再发行新的纪念品。多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勤到奥运藏品的销售点看一看,这样才能把握每一次选择的机会。

                                     2008-08-03
                                  (新闻来源: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