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70年前的法国,皇室贵族们会在太阳底下站上30分钟以得到一张自己的照片。那些老相机曾收藏旧日许多影像,如今自身也变成了玩家的收藏。
保存良好、仍可以正常使用的19世纪古典相机,通常在欧美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可以超过10万欧元。2007年6月1日,一台1839年达盖尔式湿板滑箱式相机在维也纳以605万元人民币高价拍出。 2007年11月18日,一台1923年早期徕卡相机又以350万元人民币售出。
相机收藏艺术气息浓郁
老相机是一个时代的珍贵档案。 每把玩一架老相机就是回顾一个时代, 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技术的特征。与其他主流收藏相比,照相机收藏艺术气息浓郁,有些相机外观其貌不扬,但可能在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曾诞生过许多伟大的照相机设计师,也产生过许多著名的照相机生产厂商,他们遗留下来的一些制作精良的经典名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此,收藏相机有必要了解一些相机发展的历史背景。此外,相机是否有实用价值也是决定相机价值的重要因素。可以正常使用的照相机价值更高。
老相机收藏是高价位收藏,品相好一些的老相机,一台起步价就在万元,精品则会高达几百万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相机的品种、功能、款式、形状各不相同,在欧美已经出现了零星的相机收藏人。各大照相机公司也先后建立了本公司产品陈列室,如柯达、富士等,继而发展成照相机博物馆,如1960年,由法国让·法热先生和昂德赫·法热父子俩创办的法国摄影博物馆,就是法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分部。
国内老相机价值直线上升
我国的老相机收藏,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60年代,在信托商店购买一台“小蔡司”相机,大约要花费40元,“美能达”风琴式旧相机,则要大约50元。在一个每月定粮、定肉的凭票购买的年代,这个价格是大部分人一个多月的工资。到了20世纪80年代,购买一台罗莱·福莱120双镜头反光相机要800多元,一个家庭能拥有一台照相机已是人人羡慕了,收藏更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有了相机收藏活动。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组、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研究会、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相继成立。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是国内惟一一家文物部门批准的照相机博物馆,注册藏品1100台。在我国香港地区,香港收藏家协会会长陈烘则是一位世界级相机收藏家。陈烘拥有2万多台相机藏品,大多是半个世纪前的德国产品。
因为老相机是舶来品, 有钢印号码、数量少、制假难度极大,不像其他收藏品“10件有9件假”。所以,老相机收藏人数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增长,国内老相机的收藏价值也直线上升。目前,全国不但在省会城市有很多相机收藏人,云南、贵州、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也开始出现了老相机爱好者。
2008-04-10
(新闻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