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我国文化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在3月13日伦敦召开的中英创意文化交流大会上,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应邀作了题为《加强中英交流与合作,共促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主题发言,系统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经验及其创新趋势。王司长的发言赢得中外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王司长还回答了多家中外媒体的现场提问。会后,英国《金融时报》、凤凰卫视欧洲台的记者分别专访了王司长。
  中国的文化产业与英国所倡导的创意产业,既有共通之处,又有些微区别。中国的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其中既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又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2006年我国下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九大行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而英国的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技巧和智慧,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广告等13个门类。
  在发言中, 王永章司长从产业政策、 文化体制、 文化内容、 公共管理与服务、技术手段、理论研究等六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 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已经从探索、 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4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32万人,人均创造增加值4.52万元。文化产业在繁荣社会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
  2006年12月,文化部利用政府手段,整合全国资源,在中国文化产业网上,设立了一个国家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和投融资项目交易窗口,为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全面、便捷、有效的服务,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两批命名了7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些基地和园区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深圳举办, 王司长代表主办方热忱邀请英国文化产业界的专家和企业家前来参会观摩。
  王司长在发言中表示,英国是世界创意产业的倡导者,拥有众多知名创意品牌产品和企业,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今后为共同促进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愿与英国的同行们在文化产业信息共享、专业人才培训、产业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中英创意文化交流大会由《创意经济》一书的作者约翰·霍金斯主持, 大会围绕着文化、 创意产业个案、知识产权与保护、 品牌建设等中英文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伦敦艺术大学校长迈克尔·比查德爵士, 知名设计师塞巴斯蒂安·康仁等在大会上作重要交流发言。 来自中英两国的文化界的政府官员、商会、公司企业执行官和业务经理、大学院校、相关行业从业者以及媒体代表等接近200人参加了大会。

                                    2008-03-25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