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上世纪80年代画册受青睐 齐白石画册翻一番  
                             
 

  齐白石画集系列
  “书画行情好了,画册行情也往上走”, 一名从3年前开始收藏旧画册的收藏者对渐入佳境的画册市场行情喜不胜收,“去年我在北京保利3000多元买下的齐白石画册,现价至少翻一番。”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书店、朵云轩、上海国拍3家拍卖行陆续推出画册专场 , 在即将举行的广州嘉德拍卖会上也首次出现一批近当代岭南名家画册, 行家认为2008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有望刮起近代画册收藏之风。
  并非所有画册值得收藏
  观察拍卖市场可以发现, 近几年的艺术品拍卖会上零散出现不同年代画家的画册, 但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收藏类别。 2007年年底,中国书店、朵云轩、上海国拍3家拍卖行陆续推出各个时代名家画册专场拍卖会,其中朵云轩专场成交率达到100%;广州收藏行家胡义成参加了这3场拍卖会后认为, 拍卖行对画册的关注,有可能代表近当代名家的画册有望在2008年成为拍卖市场的独立类别。
  “画册的收藏表明收藏者从盲目收藏逐步走向专注于鉴赏、学习、研究”,一名收藏人士在收藏书画的同时也悉心搜罗名人画册,主要因为认定了画册既有鉴赏价值,又有投资价值。他透露圈中人收藏画册有几个目的:作为鉴定名人作品的参考依据;可用于研究画家的整体风格或创作生涯几个阶段的风格对比;书画创作者以画册为参考学习的模本。
但并不是所有画册都有收藏价值。一部分收藏者认为,在内地拍卖市场启动之前(即1992年前后)的画册值得收藏,一部分收藏者认为年代应该提前到艺术品大量流出内地的1987年以前。
  名人签名画册价值更高
  当时的画册可信度极高, 特别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等最有说服力, 甚受收藏者青睐;而最受市场追捧的有名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黄宾虹、吴冠中、范曾、李可染、潘天寿等人的画册。
  上世纪70~80年代的画册在目前的市场上流通不多。据老收藏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之前内地曾大量出版大名家画册,其价格与当时数百元甚至数十元的原画价格相比非常昂贵,例如关山月在上世纪70~80年代出版的集全70多幅作品的画册定价为50元,而黎雄才的画册也至少30多元,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因此,当时的画册买家多为馆藏或公藏机构,也有部分海外买家,很少流通在普通收藏者手里。
  不过,行家们认为收藏者不该单纯以年代衡量画册的价值,关键是看画家的艺术地位、画册的稀缺性和社会的需求量, 画册的出版年代是次要因素。 对于初入行者,收藏有几个窍门:1.收藏传本少的画册;2.收藏印刷精美的画册;3.收藏名人签名本或赠送名人本;4.收藏年代久远并由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画册;5.收藏集中大名家代表作的画册;6.选择自己所在区域的名家的画册。
  收藏TIPS:
  注重品相,特别注意不要选择有虫蛀痕迹或缺少画页的画册。
  要针对自己所喜欢的题材进行专题收藏。
  注重地域性,如岭南藏家可选择岭南名画家画册进行收藏。
  注意版别,尽量选择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画册,最好是印刷质量好、档次高的。
  无定价的画册有可能是对外发行或赠送版,相对市场流通数量更少。
  一般来说开本越大越可还原作品的真实面目,价值也越大。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馆藏机构的馆藏画册较受市场追捧。
  选择地方著名出版社出版的画册。
  部分画册印刷精美、研究价值高,但因为年代太近,市场上还未完全消化,经济价值不太高。

                                      2008-03-10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