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偶戏发展需直面三大问题  
     
    “木偶和皮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可是现在这方面的演出信息太少了。”在日前举行的“东西方偶戏精粹对话北大”系列活动的研讨会上 ,国内专家 、学者就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以及“中外木偶皮影艺术创新与演出状况的比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指出,推动中国木偶皮影艺术的发展,需要直面传承、市场以及人才这三大问题。
  原生态还是市场化
  目前,我国木偶皮影艺术既面临着传承的紧迫感又面临着发展的紧迫感。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主张保持原生态与主张实行市场运作的争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魏力群认为,如果过分强调原汁原味原生态,其重点只在于保存,会限制偶戏的与时俱进;如果过分强调创新而离开传统太远,便会失去根基。传承要在保护偶戏的整体生态环境、统筹区域文化上下功夫;发展则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作新剧目、培养新演员、寻找新观众。“立足于传统,在传统上创新”的活态保护理念,受到与会者的普遍肯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表示,木偶皮影艺术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当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赋予传统文化以活力。
  开拓国内演出市场
  木偶、皮影具有启发儿童智力和想象力的功能,其幽默生动的特点尤其受到儿童观众欢迎,然而,在中国能够看到偶戏表演的青少年并不是很多。课业压力大、课余时间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对此,政府部门和演出团体的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亲身感受古老文明、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还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一方面,政府需要从宏观指导思想上给予重视,对于专门为学生服务的演出团体应制定优惠政策并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演出团体加大对于自身的宣传力度,主动争取并积极创造条件进入国内演出市场。
  人才培养与学术建设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副会长唐大玉表示,偶戏是人类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涵。为了保护与传承木偶皮影艺术,必须重视对后续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与上海戏剧学院已联手建立了人才基地,设立了木偶表演的专科、本科班,并打算继续开设硕士点,我们的目标是力求提升偶戏表演者的文化素养,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做到与现代审美观同步发展。”唐大玉说。
  就人才培养的方式 ,来自德国Roser木偶工作室的表演者所介绍的经验,带给与会专家、学者以新的思考和启发。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的仅是技艺,而非表演理念。相比之下,国外更注重的是创作方法以及演剧方法的传授。学生在学习初期翻演老师的经典剧目是为了学习创作理念,并进而创作出能够彰显个性独立的作品。
  目前我国偶戏理论研究尚有许多空白,理论专著稀缺,这成为制约中国偶戏发展的重要因素。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 ,将偶戏的历史以文献 、视听资料的方式保护下来;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于偶戏的学术研究与探索,将技艺表演提升到理论层次,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世界木偶皮影艺术发展中的中国话语权。

                                       2007-12-27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