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资讯  
     
            “全民收藏”面面观:只收藏对的 不收藏贵的  
     
    2007年声势浩大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虽已缓缓落下帷幕,如火如荼的艺术品交易却风采依旧。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到2005年末,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经达到7000万人。两年后的今天,这人数有增无减。一次次刷新的拍卖纪录,不断攀长的交易数字,热情追捧的电视节目,高价热销的收藏类图书杂志,人潮人海的交易现场等这些“火焰”燃烧起来,升腾了收藏投资者的欲望,开始了一场全民的狂欢,宣告了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
  拉动全民收藏的“四驾马车”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是有多重原因共同发力推动的。
  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当其冲地成为第一驾马车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显示 ,当经济实力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2000美元时,居民投资方向会渐渐由房地产、股票等转向需要相当专业水平的艺术品。而中国已经有许多城市达到这个标准,这就为收藏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些年,国内越来越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艺术品,在此氛围下的人们耳闻目睹,不懂收藏的开始懂了,不感兴趣的开始感兴趣了。老外们也看到这一趋势,千里迢迢把中国艺术品搬到中国来巡展。“哪里有中国艺术品,哪里就会有中国内地藏家的身影。”海外人士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
  艺术品拍卖交易情况良好,人们看到了收藏的无限商机。仅以2007年春拍为例,在北京保利油画专场中,经过各路藏家多轮反复争夺,吴冠中1981年作的《交河故城》最终以407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今年内地春拍单件作品最高价和中国内地油画作品的最高纪录。中国嘉德的“ 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清早期瓷器 ”专场的成交率是100% ,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元改写了其个人画作拍卖纪录。高额的拍卖数字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成为引领全民收藏的巨型航母。
  电视荧屏上收藏投资类娱乐节目大量传播收藏的信息资讯,推波助澜作用明显。有央视二套的《鉴宝》和《艺术品投资》,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宝藏》和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等10家节目每周定期开播,在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收藏资讯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全民收藏的氛围。
  有专家分析指出,正处于第四次收藏热潮的中国,和前三次热潮一样,全国上下都以收藏为乐;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 ;仿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层次繁多 ,满足不同民众审美的需求;理论研究兴起,文物保护力度加大。
  与前三次热潮不同的是,当下的全民收藏更趋向大众化,收藏层次也比较繁杂。有成熟的收藏家,他们一般有很丰富的收藏知识,对收藏市场有较准确的独特判断;有的以投资理财为主要目的,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品位和鉴别眼力;还有一般的收藏爱好者,他们往往收藏一些虽不起眼但乐趣无穷的“小东西”……
  “只收藏对的,不收藏贵的”
  那些以藏为主的收藏者一般都是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收藏非常痴迷,一旦在市场上遇见符合自己收藏专题的,在可支付能力范围内,都会倾资收购。他们不仅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品,而且对艺术、对收藏有一个全局把握,有专业的收藏知识和鉴赏眼力。
  这些收藏者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1、研究型收藏,收藏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研究 ,收藏的作品并非都是名家名作,只要有助于研究的作品都行。比如,进行中国古代书画流派研究的收藏家,就只需要收藏能够反映各流派特点的代表作品。2、专题收藏,即收藏不同艺术家、不同流派的同一题材作品,如荷花、梅花等。
  他们认为,收藏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做一名收藏家需要很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知识。藏只是收藏的最低层次,赏、玩、鉴才是收藏的最终归宿。在真正的收藏家眼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往往让位于其艺术价值,他们注重的是收藏过程的快乐与体验。他们用心把玩艺术品,对喜欢的收藏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与情感,并且锲而不舍,并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收藏,“不以价高喜,不以价低悲”。
  “我都是收藏那些在近现代艺术史上有一定位置和意义的,有研究价值和学理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并不是贵的。只收藏对的,不收藏贵的。”著名书画家唐吟方道出自己的收藏理念。
                                        2007-08-27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