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博览-音像出版  
     
                       音像制品出口的内容之变
                       
 

  随着文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被称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排头兵的音像制品出口正日益走上前台, 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经过我们的初步统计 , 2004至2005年度中仅申请专项资金奖励的10家企业就取得了5485 万元人民币的出口业绩。”作为政府采用财政资金奖励文化产品出口的首个项目,记者从“2005年度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 使用的总结会上了解到了这样的数据。“三辰卡通、孔雀廊、杰盛等几个企业出口规模都超过了千万”。
  与我国庞大的总出口规模相比,这样的数字不算惊人,但考虑到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 以及我国大部分的对外文化输出还停留在文化交流层面上的事实,这样靠一张张碟片“实打实”拼出来的出口规模, 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的国内音像企业,更有资格回答关于“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够‘走出去’”这个问题。更有价值的是, 作为先行者,音像制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与趋势,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路径。
  民族的引导世界的?
  民族的还是世界的,只要谈及文化产品的出口,这个问题就似乎总是纠缠于人们的心头。
  从文化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办公室了解到的情况看, 在2005年度和2006年度的申报项目和最终中选的项目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项目为数仍然不少。但跳出非此即彼的狭隘视野,在长期的实践中, 我国的音像企业已经学会了从更高的层次看待所谓内容上的民族和世界之辨。
  “在早期的出口中,特别是在成品贸易中,我国出口音像制品的受众一般是在海外的华人,” 一位熟悉我国音像制品出口的业内人士称。
  “我们的产品,特别是粤剧,一般是针对海外华人市场,” 年出口规模超千万的广东孔雀廊公司总经理陈锦芳对记者说。
  另一家出口规模同样超千万的广东杰盛公司也依靠其多年坚持挖掘民族音乐的原创路线, 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忠实乐迷。
  “应当说,虽然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但是我国文化产品并没有在国际上形成一个强势的地位。在这一阶段中,我国文化产品面临的更多还是‘有什么出什么’和‘外国人选什么出什么’的局面, 同质化的情况也还存在。”该业内人士称。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影响力的扩大 , 也随着国内音像企业国际化经验的积累,目前我国音像制品的出口正在从以量取胜进入到一个以质取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 ,采用国际化的制作和包装手段,有针对性地甚至是引导性地推出受海外市场欢迎,特别是能够打入主流社会的音像制品, 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和正在实施的海外战略。而在这样主动的姿态中, 民族的和世界的问题似乎也自然地在高水平的制作中弥合了起来。
  “我们将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音乐原创节目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 明年公司的发展重点将是全面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我们会继续在原创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制作、包装质量, 加大国际推广力度,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多样化的节目源。”凭借民族音乐出口开拓出一方天地的广东杰盛唱片总经理肖少杰对记者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