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博览艺术品拍卖信息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回归理性

 
 

  28.06亿元(人民币,下同),这是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的业绩。比起去年春拍逾24亿元多了约4亿元。
  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数据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 考虑到拍品数量较去年进一步减少,同时,过亿、过千万的拍品数量都比去年有所增加。人们不禁疑问:经过了近10年的拍卖市场终于回暖了还是理性回归了?
  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常天鹄告诉记者, 本季现当代3.5亿元的成交总额为近5季以来最高。他认为这一数据,与市场异常火热的2007年的4.4亿元已经能算持平, 因为那时候作品数量更可观, 达到450件作品,而本季只有150多件作品。
  从成交情况来看, 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名家以及宋元古画依旧是市场追捧的热点。本季过亿拍品基本都来自名家珍品,举牌竞价次数最多的也是这些作品。
  高价位作品市场回暖明显, 并不意味着所有大师的作品都好卖。首次上拍的博物馆级徐悲鸿《天马六骏》8970万元成交, 而另一件拍卖前预计有望过亿的徐悲鸿《愚公移山》却在落锤前流拍。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藏家越来越理性,以前动辄十几倍、几十倍高于估价成交的场面不复存在,因此拍卖公司对于底价定价也需更谨慎。
  同样, 本季吴冠中的《漓江新篁》卖到7000多万元,但同一画家也有流标的作品,也有底价出去的作品。如何区分顶级艺术品和一般艺术品,重新甄别哪些是习作、哪些是创作,进而判断哪些作品能增值,就更考验藏家眼力。
  常天鹄发现,经过十多年学习,中国藏家越来越成熟,买家的理性不仅体现在对价格的敏感,还有对拍品的熟悉,哪怕是新入场的年轻买家也会在拍卖前对标的做全方位考量。 比如竞拍吴冠中 《花卉》 的藏家之一是一位新入场的“90后”年轻企业家, 他在拍卖前每天来看展,不断询问,最后选择了两幅,把拍品的前世今生、流传有序、市场位置了解得清清楚楚才举牌,最终以920万元买下。这些都与十年前新入场买家“只买贵的”“不差钱”的做法不同。
  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认为, 根本不存在市场冷暖一说,拍卖作为一个小众、高端市场,有精品才能吸引好客户,用心维系住客户,让客户用符合心理价位的钱买到好东西,是一场拍卖成功的关键。
  “经过十年的调整, 藏家越来越理性,成熟的藏家越来越多,不太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艺术家莫名其妙的天价了。”常天鹄说, 现在重现开始梳理艺术家的线索和脉络,是对买家负责,也是对未来市场负责。只有这样,世界才会真正重视中国艺术品市场。


                                   2018-07-17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