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秋拍正在火热进行, 上周北京两大拍卖行北京保利、 中国嘉德产生多件“亿元”、 “千万元”级别的作品, 还创造多个新纪录。其中,北京保利秋拍卖会共有5件拍品成交破亿、40件拍品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中国嘉德5件作品成交价过亿,48件拍品成交价过千万元。在广东的崇正秋拍会,也产生3件千万元级别的拍品。
今年秋拍, 在中国书画领域,近现代画仍是热点中的热点,而且今年几大拍卖行均更下功夫挖掘市场鲜露面的、或画家经典画作上,另一方面也表明藏家市场更追捧“大货”,普通拍品则表现平平。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指出, 今年秋拍市场出现这么多高价艺术品,反而更说明市场更加理性,这意味着拍卖行在调整期过程呈现理性和服务能力。
北京市场近现代书画仍是最大热点
从京城两大拍卖行的成绩来看, 近现代书画仍是最大的市场热点,藏家们竞争的焦点、拍卖行下功夫最多的地方,都集中在这一板块,故今年很多高价作品亦都产生于该领域。
12月20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经过7天共40个专场的拍卖,以逾42.6亿元的总成交额落槌,同比去年增长51%。 此次拍卖会共有5件拍品成交破亿、40件拍品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拍品共有94件,共有4个专场斩获“白手套”。
至此, 保利拍卖系在2017年的拍卖已经全部结束。来自保利拍卖方来的消息称,该系统的拍卖行,今年全年总成交额已突破了100亿元。
在保利拍场上, 预展时就备受关注的齐白石画作《山水十二条屏》,从4.5亿元起拍,经过多轮竞逐,最后以9.315亿元成交(约合1.41亿美元),这件作品成为首件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的中国艺术品,同时也刷新了中国艺术品和齐白石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据介绍,这件作品的高价成交原因包括, 一是其为民间同题材唯一流通作品,《山水十二屏》目前存世仅见两套,另一套藏于重庆博物馆;“诗书画印”四绝俱全, 作品集合齐白石山水画的全部造诣,每屏上均题有自作诗,且钤盖齐白石常用印。 此外,该作品的流传也清晰有序。1989年,中国台湾画商王台庆逐条买下了《山水十二条屏》,之后台湾长流画廊老板黄承志又以百万美元收藏。
早在拍卖之前,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就曾对媒体表示,自己希望这套作品能拍出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也希望通过这套作品,增加世界艺术市场对中国艺术品的关注。
该作品拍出9亿多“天价”后,赵旭难掩兴奋。他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西方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西方,过亿美元的艺术品稀松平常。 但是此前在中国, 过亿美元的艺术品还没有出现过。 我想这件作品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原因就在于,这的确是齐白石最难得一见的作品。” 据其透露,当时参与竞买的藏家几乎全是国内藏家,这些藏家几乎都有自己的民营美术馆。
除了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惊艳全场外, 吴昌硕《花卉十二屏》、 李可染《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赵孟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崔如琢 《指墨山水十二条屏》共5件作品成交价破亿。 北京保利仅该书画夜场总成交额就达27.07亿元,占保利系拍卖2017全年成交总额的27%。
赵旭表示, 中国拥有广阔的收藏品种类和广阔的藏家市场,这是中国收藏市场的优势,未来拍卖公司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过亿艺术品的最大价值在于,这个消息会不断发酵,中国各个阶层的人都会因此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进而关注艺术品拍卖。”
国内另一具有“风向标”作用的中国嘉德秋拍,在12月23日结束。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历时6天共38个专场,最终获得总成交30.39亿元。同比去年秋拍增长33%。
中国嘉德的重头戏“大观——四海崇誉之夜”三个专场, 实现总成交16.0325亿元,其中有4件超过亿元成交的拍品,29件拍品成交千万元以上。
其中,陈逸飞的《玉堂春暖》,以1.495亿元的成交价打破了写实油画作品纪录。这件作品完成于1993年,并于同年在香港拍场成交。此作高169.5厘米,宽243.5厘米, 是当时陈逸飞拍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此次该拍品为著名藏家刘益谦竞得。
张大千的《江堤晚景》在当晚的拍卖中, 现场以6800万起拍,最终以1.3225亿元成交,这个价格同时也创造了张大千摹古山水画的拍卖纪录。
徐渭《写生卷》以1.27亿元成交创个人拍卖最高价纪录。 沈周的《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1.4835亿元成交创个人拍卖最高价纪录。
中国嘉德副总裁兼书画部总负责人郭彤表示, 中国嘉德2017秋拍的书画板块承继了春季的整体回暖趋势和向顶级拍品致敬的态势,大观夜场有四件过亿, 32件过千万的成交纪录,充分证明了艺术品市场对高价位拍品的追梦行情依然充满热情。
华南市场名家旧藏更受信任
广州的秋拍市场基本已近尾声。 广东崇正经过两天两晚竞逐, 共取得3亿余元的总成交额。其中,关山月的《北国风光》以2242.5万元拔得头筹, 郭沫若的巨联《走路两条腿, 建国一盘棋》和李可染的《赤城霞》, 则分别以1725万元和1322.5万元成为该场拍卖的“榜眼”和“探花”。
广东崇正的“九藤书屋藏名家书画”专场,不出所料,再度赢得100%成交“白手套”。
“对世家名家旧藏精品的挖掘, 一直是该拍卖行的竞争法宝。” 会后, 广东崇正方面有关人士对此次秋拍总结称,今秋拍场中, 该拍卖行来源出处清晰的名家旧藏精品依旧表现出色, 如出身 “九藤书屋” 的60余件拍品悉数溢价 “出嫁”;“国光·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老报人张绰先生竹斋旧藏, 传媒前辈崔颂明先生旧藏,著名画家黄般若、唐师尧、邓耀平旧藏,唐玉先生旧藏等等,现场买家举牌均十分踊跃,几乎全线高倍溢价成交,溢价率更有高达20倍以上者。
上述人士举例称, 如127号拍品徐秉方刻臂阁拓片,上有启功、黄苗子、饶宗颐等名家题跋,从1万元起拍,最后20万落槌,加佣金达到23万,充分显示出小而精、小而俏的特点。
广东崇正认为,此次秋拍整体市场表现扎实、稳健,而专业的学术梳理对市场良性引导。
观点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
拍品向更高端集中
最近国内几大拍卖行的秋拍, 我们看到亿元、千万级的拍品涌现很多, 这是不是意味着市场进入了回暖期? 在我看来,现在做判断的话有点早, 得看到时后端的拍卖行与买家的交割情况。好的市场要求前端拍出好价格,后端完成交割,才是完满的,这是我们评估的重要标准。
国内艺术品拍卖从2011年秋季起, 市场就进入一个调整期,对自身进行盘整。近几年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趋势,第一个是资金和藏家越来越理性了。 这表现在他们对艺术品来源清晰、艺术价值的关注,拍卖公司要做很多功课来给这些艺术品更多这些方面的保证。
另一个趋势是,市场对于高价位艺术品的热度始终保持,拍卖品向更高端集中,整个市场50%成交额是由大的艺术品贡献的。这是市场呈现的新态势——优质的资源,服务能力和服务品牌地区集中,好的艺术品会向好的企业集中。
艺术评论人范昕:
“天价”大多由民营美术馆创造
现在艺术品拍卖的天价基本上是由民营美术馆创造的, 这些机构通过高价展品来证明自身价值,并作为吸引参观者的保证,但这恰恰也造成了市场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艺术品升值效应的减少, 让普通投资者持续观望。而天价艺术品毕竟只是少数,从整个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豪资争掐拍场 “尖货”的情况比比皆是。 但如果这件拍品名花有主之后, 拥有雄厚资金的藏家并不会将钱投向其他的普通艺术品。
顶尖艺术品固然可以成为民营美术馆里的镇馆之宝, 但民营美术馆不能仅仅只有镇馆之宝,更需要有系统的收藏。只有夯实艺术品收藏的基底,才能带动整个艺术品市场全面健康发展。
2018-01-31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