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博览艺术品拍卖信息  
                          
          发展已变得极度扭曲 拍卖市场“官窑”也疯狂
 
     
    翻开2007年各大拍卖行的拍卖图录,各式各样的官窑瓷器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些官窑瓷器虽然样式精美,做工考究,可它们的起拍价却一点都不高,一件乾隆年间的官窑瓷器,起拍价也不过万元上下。曾屡屡创下拍卖天价的官窑瓷器,何以变得如此价格低廉?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君认为,近年来,官窑拍卖市场的发展已变得极度扭曲,进入到了一个“疯狂的官窑时代”。
  仅仅在2007年上半年,我国近百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拍的官窑瓷器数量 ,最保守的估计是12000件,这还不包括以往的50000余件。从2006年到2007年,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两个奇怪现象:第一,官窑的价格整体下跌,有相当一部分官窑的起拍价格甚至低于民窑;第二,上拍的官窑数量大大超过了民窑,而且官窑的品质越来越低,花样越来越多。“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往专门供宫廷、官府使用的官窑,如今竟然以“工薪消费”的价格普及到千家万户。
  物以稀为贵,永远是艺术品市场上不变的法则。官窑之所以备受人们关注,甚至屡屡创造“拍卖天价”,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的稀缺性。官窑主要是由官府设置窑口,专门烧制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宋代的官窑本就数量稀少,且极少随葬,更不会出口;明代官窑虽然比较宽泛,并有一部分流入民间,但由于年代久远,传世的数量并不多;清代的官窑设置和监督十分严格;而民国初年的少量仿制官窑,现在也基本可以被算作官窑。根据以上历史状况,李彦君估算,明清官窑流传到民间的总数不超过三千件。既然如此,拍卖市场上那些数以万计的“官窑瓷器”究竟是何种货色也就不言而喻了。
  拍卖场上充斥着滥竽充数的所谓“ 官窑 ”,一些瓷器动辄以“不可能的价格”低价成交,精品稀缺而赝品泛滥,这让官窑市场走向了扭曲的发展道路。尽管如此,不断出现的天价拍卖仍像一支支兴奋剂,极大刺激着拍卖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拍卖行的“官窑”层出不穷 ,数不胜数,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营造出一种虚幻的“官窑泡沫”。在李彦君看来,官窑的这种疯狂是危险的。官窑价格的不断下跌已经表明,持续数年的“官窑泡沫”正呈现出破灭迹象。而这种堆积在泡沫之上的虚假繁荣一旦坍塌,将会给拍卖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些真正的官窑价格也将受到冲击。
  李彦君认为,官窑市场的这种热潮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文物的关注,这是积极的一面。可是当这种热情变成了狂热,它便有可能进入到一种畸形的状态当中。当前,我国民众整体的艺术欣赏水平不高,文物教育极度缺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一些拍卖公司和媒体又盲从于市场的潮流,对艺术品市场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是造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如何理性面对官窑收藏,避免一些盲目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相关专家的建议是做到“三个回归”,即 :回归历史,回归自然,回归本源。正确面对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面对官窑真实的存在状态,从本源上去研究和关注官窑瓷器,用一种科学的心态来看待艺术品的收藏,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疯狂的“官窑泡沫”所吞噬。而那些无视历史客观规律的人,终将会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脱离历史的人,终将被历史淘汰。
                                         2007-12-24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