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代两相顾 情感为重皆相宜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齐会英
  河北梆子是天津戏曲中的一个重要剧种之一,它是由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而逐渐融合成的一个地方剧种,十九世纪初,该剧种就在天津形成了极具天津特色的卫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天津又以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宝珠钻、王玉磬等“五杆大旗”而著称于全国,之后成立了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河北梆子剧团等专业院团,把天津的河北梆子推向了新的高潮,他们晋京中南海、巡演于全国,风靡一时。在此浑厚的基础上,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振作精神,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在演出传统戏的同时,还先后推出大型现代剧目《晚雪》与大型历史剧目《梦南国》,使天津的河北梆子重新向“繁荣”迈开了步伐。
  河北梆子是很早就反应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因此,当梆子剧院从联合国召开的关于人口会议上得知:“世界上每三分钟就有一个人被拐卖,而且速度正在加快”时,他们马上感到一份沉重的责任,他们要用戏曲向世人揭露拐卖人口的邪恶现象,用戏曲作为工具去向这种破坏家庭、造成社会不安定的邪恶势力进行特殊的斗争。在梆子剧院领导的极力支持下,编剧人员九易其稿,不畏艰难,广泛征求意见。获得过“文华导演奖”、“梅花奖”的张曼君以“三军元帅”的身份将其表演、音乐、舞美等进行排兵布阵,优秀的中青年演员们更是努力从人物出发,使剧中主人公晚雪、晚雪的丈夫、山里的光棍汉以及生活在底层的挖煤工人,都形象鲜明的矗立在了舞台上,让人从中感到主人公是不幸的,但却在不幸中获得到了大家赋予的温馨,让背负巨大痛苦的晚雪在丈夫的情爱、众人的大爱中前行,让人感到人间处处都有暖情在流动。该剧没有流于简单的说教形式,而是积极的抓住戏曲的特点,多段唱腔极具河北梆子浓郁的特色,演员运用长凳、红绸带等道具进行的表演,刚柔相济,既恰如其分地把当时人物所要抒发的感情波澜表现出来,也突出了戏曲的“做”与“舞”之特色。因此,该剧让广大的观众看到的不是填鸭式的宣传剧,而是凸显戏曲程式、虚拟特性的河北梆子艺术。该剧还充分发挥了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特点,在剧目的最后,为该剧伴奏的乐队随着音乐的激情也由乐池升起,成为“晚雪寻找爱女——一个被遗弃的孤儿”的一个坚强后盾。广大观众热烈的掌声更是使舞台上下形成爱的交相辉映。该剧于去年金秋到北京演出,实现了本市梆子剧院40年来首次晋京为首都观众献演的突破。
  河北梆子剧种不像京剧那样典雅雍容,但却有它自身的特点,它升华自民间,极具乡土气息。它拥有广大的观众群体,它不仅有或高亢激越,或清新悦耳的唱腔,而且还有贴近百姓生活的民间土语。如《打金枝》中,高贵的皇上却使用了民间大白话:“这一件莽龙袍真正可体,这本是你丈母娘亲手儿做来的。”这一唱段多少年来一直为广大戏曲观众所津津乐道。因此,梆子剧院于今年年初“大胆”的推出了新编大型历史剧《梦南国》。之所以说他大胆,是因为,前面已有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著名文化巨擎郭沫若及北京人艺的资深演员朱琳等人对汉代才女蔡文姬进行了演绎。但该剧院基于河北梆子贴近民间的根脉,充分发挥了该剧种善于接近民众的特点,知难而进的排演出了别具一格的蔡文姬。他不以蔡文姬的才气为主线,而是以眷爱祖国、时刻想要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的痛苦情怀贯穿始终,从而使之感动民心。还有一个大胆就是,他们起用了全部均为年轻演员的演出队伍,虽然二十多岁的她们没有很深的城府,甚至还感稚嫩,但全台靓丽、生旦净丑整齐划一的舞台风范给观众以眼前一亮的欣喜。
  梆子剧院这两台新编剧目所表现的内容一今一古,但透露出来的都是“爱”,一个是蔡文姬舍“小爱(丈夫、儿女)”顾“大爱(祖国)”,一个是晚雪顾“小爱(女儿)”的同时得到“大爱(广大群众)”。“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底,“爱”也升华了每一个人的灵魂。这应该是古今中外的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因此也是人们最容易相互认可的一种情感。以此作为基调的两个剧目虽然还存在着不断修改提升的空间,但在市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剧院不断地细磨打造,加之全体演职员的通力合作,这两出戏已近成熟,其中的《晚雪》于年前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两个剧目在天津市举办的2013年优秀剧目展演中亮相,它那高亢低回、耳熟能详的声腔和动人的剧情将让热爱河北梆子的观众过足戏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