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戏骨酬父老 评剧新声论古今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杨平
九河下梢天津卫,乃闻名全国的戏曲曲艺之乡。一直以来,天津这块戏曲曲艺的宝地,就以其对传统的臻美继承享负盛名。天津是评剧的发祥地,评剧的著名演员多出自天津。天津的观众爱评剧,懂评剧,正是在这样的观演氛围中,评剧才得以在天津扎根发展,久演不衰。天津市2013年剧目展演,津门评剧界拿出四台近年来天津评剧院团的经典力作奉献给广大戏迷观众。这四出剧目分别是天津评剧院《寄印传奇》《赵锦棠》,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韩玉娘》《珍珠衫》。熟悉戏曲的观众对这些剧目都有所了解。除《寄印传奇》为虚人虚事的新编历史剧外,其他三出均为传统骨子老戏的整理改编,而又各具特色,使得这四出剧目各有看点,佳妙迭呈。担纲本次展演主角的是天津评剧院副院长曾昭娟和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王冠丽。她们一个是花派亲传爱徒,一个是白派嫡传弟子。一个是高亢激荡,一个是低回婉转。一个台风华美热辣,浑似天成;一个声腔明丽优雅,大家风范。此次展演的剧目,也都是有针对性地因循个人艺术风格而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整理,力求对传统经典不断完善,结合当下审美思潮,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为喜爱评剧、痴迷评剧的戏迷票友们以及对评剧所知未丰,尚在初识阶段的年轻观众们奉上四部倾全体编演人员心力之作。
《寄印传奇》可谓新编历史剧中公认的佳作,这部满载荣誉的作品,凝结了创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和感悟,怀着戏曲人对于人世间的各种感性情怀,用一部“真真假假何须问”的华彩大戏,去品读和探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戏曲本来有其诗人一般的情愫,而之所以她的受众更为广泛,则是因为其绚烂迷人的种种舞台呈现手段。此剧的唱念做舞均可圈可点,利用了很多传统的戏曲舞台程式,如摔僵尸、横蹉步等,男主角本工老生兼演小生,而在此剧中,从人物出发,甚至用到了小花脸的技巧,使得整台戏妙趣横生。此剧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唱腔设计。花派以刚见长,素有华丽跳荡之美誉,曾昭娟在舞台上时而泼辣时而娇艳,时而刚强时而妩媚的表演,将一个精明正直、周旋于江湖中的强悍女子塑造的淋漓尽致。而其中最能体现人物的便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唱段。此剧中,运用的唱腔板式极为丰富,有脍炙人口的垛板,如贯口般令人听过难忘。也有在一个三眼的唱段中,先后运用了散板、紧打慢唱、垛板、流水接四二的精致设计,将花派的高、坚、力的美感与剧情脉络和人物心理的发展完美结合,堪称赏心悦耳。
《赵锦棠》改编自花派名剧《朱痕记》,从这部戏可以窥见这四部戏总体的创作思路,那就是,在世殊时异的今天,用“老调新说情与理,留予世人去论谈”。
《韩玉娘》一剧,移植于新编京剧《韩玉娘》,其改编自梅兰芳大师所编演的著名爱国京剧《生死恨》。韩玉娘是一位代表了中华民族高尚气节的传统女性。她温柔而又坚韧,身为弱女子,而质能摧枯朽的精神榜样。半生罹难的她,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坚守自我。她的柔肠百转,她的堪怜堪伤,她的坚不可摧,都那么地符合评剧白派的唱做风格。王冠丽十岁入行,从艺41年,学习白派25载,为白派第四代传人。她自己研磨唱腔,创作了该剧大部分主要唱段。她的声腔中规中矩,音色醇厚甘甜,发声吐字归韵行腔美轮美奂,如同教科书一般,深得广大评剧爱好者所推崇。她台风沉稳大气,扮相美丽端庄,观众们爱她、捧她,每次出场必然喝彩声不断,每次散戏,必然用长久的掌声恳请她再加唱几段。无论是白派评剧还是骆派京韵,她的演唱都成为戏迷们的收藏曲目,票友们的学习范本。
与《韩玉娘》不同,《珍珠衫》是评剧白派的传统代表剧目,拥有多段白派经典常演唱段。从戏剧性角度出发,《珍珠衫》一剧的第一场《酒楼》,通过一个集中的场景,将全剧故事之前因和人物关系步步揭开,堪称戏曲舞台上的上乘之作。但是,该剧又因其思想内涵腐败糟粕的致命缺点,而难能得到现代观众的接收。新改编的版本,将故事和人物重新梳理,使完美的舞台呈现和健康的思维模式统一在一剧之中,继承传统而又不拘传统,大胆创新而又不一味为新,这正是传统戏曲能够千锤百炼,打磨出经典的不二路径。
两位当家大青衣,四部看似以爱情为主题,实则讨论人间大爱大恨的评剧新作,以全新的视角,前卫的舞台呈现,依传统之神韵,讲新时之人心,相信一定能调新老观众之口味,飨雅俗观点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