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津味话剧《相士无非子》即将搬上舞台,这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今年奉献给观众的一台压轴大戏。
《相士无非子》是天津人艺自《六号门》开创津味话剧以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相继推出《闯江湖》、《蛐蛐四爷》、《望天吼》之后,又一部大型津味话剧的倾力之作。该剧由小说作者,天津著名小说家林希先生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并综合了他的另外几篇小说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对于讲述天津味道、天津风格、天津人文、天津历史和天津人物的故事,林希先生可谓信手拈来。尽管如此,林希先生仍然竭尽心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导演一起打磨该剧,精心修改了五稿。导演为我国著名青年话剧导演王延松。这是一个既执著于非常浓郁的传统导演风格,又敢于以新锐、招数多、创意多而大胆在舞台上挥洒自己才华和智慧的导演;舞美设计为天津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王卫中,在传统和新锐之间,王卫中同样是一个可圈可点的设计师。张文明为副导演,张伟明为灯光设计,王湧为音响设计,李景景为场记,剧务张星辉。主要演员有扮演相士无非子的著名演员王继世、扮演宋四妹的张艳秋、扮演陈三的王焕鑫,扮演袁太保的张文明,扮演哈哈王爷的栾敏,扮演铁公子的A、B角李智和彭国斌,扮演《庸报》主笔刘洞门的张丛晓,扮演十八爷的胡敬佩,扮演鬼谷生的王靖宇,扮演荣军长的李建鹏,扮演喜雀的王晓腾,其他则集中了人艺非常优秀的青年演员,共同组成一个强大的演出阵容。
《相士无非子》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却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民国初年,一个乱世。相士无非子以算命起家,名震八方,享誉整个天津卫。他为窃国大盗袁世凯算命,为来来往往的各方军阀算命,为高买陈三算命,以精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并在在各方势力中周旋。
置身底层,身沉下僚,无非子心忧天下。他和同样身沉下僚的陈三爱国护宝,让军阀和混混以及恶势力人物纷纷殒命,演绎出了一出爱国护宝的传奇故事。在那样一个乱世,无非子最终没能逃脱悲死的命运。他在命运中倒下,却让陈三在命运中站立。
乱世中祸害百姓的大人物让人憎恨,小人物的命运却让人陷入深深思索。
小人物那种面对强横,宁死不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除了让人感佩,更多的是给予观众振奋。这不仅是民族的一种精神,同时也是天津卫老爷们儿的一种处世精神。这是天津卫的精气神!
《相士无非子》最大的看点,不独在于上述几点,更在于其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地域文化色彩。全剧以袁世凯窃得民国大总统职位,当政后欲实施新政为背景,无非子给高买陈三、袁世凯和袁太保、荣军长等人看相算命为情节线,并以一只绿天鸡壶贯穿全剧,充分展开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刻画。
算命、绿天鸡壶等等,这些都可以说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前者是看不见的,后者是看得见的。看不见和看得见文化元素,在这个故事中合为一体,强化了戏剧的故事性和传奇色彩。并使人物由此变得立体和丰富、生动、真实、可感。
作为清末一帮遗老遗少避居颐养的绝佳处所,文物和命相常常是最好的故事媒介,譬如剧中的哈哈王爷。就是解放前天津当时现实的真实写照。 编剧就是运用这两种媒介,来叙述故事, 并在故事中塑造和刻画人物性格。如此一来,情节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以及故事的衔接,就显得非常自然和流畅。人和物结合在一起写,是《相士无非子》讲述故事的典型手法和结构原则。在人的故事中突出并强调物,在物的流转中描写和塑造人。
对比手法在该剧中的使用十分明显:无非子和陈三都属于草根或者说沉于下僚的人物,他们尽管生活在底层,但他们深深的爱国情怀,面对强梁,毫不屈服,与袁世凯、袁太保、荣军长、铁公子、十八爷之流相比,不知要高尚多少?表面的“贱”和内心的“高”与表面的“高”与内心的“贱”形成了鲜明对照。
此外,每一个细小的场景和情节,都类似如小品一般,处处有包袱,处处有笑声。人物之间的对话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内在的冲突, 潜台词十分丰富,耐人寻味和琢磨。 林希先生在这个戏中特别为观众展示了一部作品语言的张力、语言的韵味,甚至可以说,对这部作品而言,语言本身就是性格。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有戏,每一句台词中和对话中都包含着性格、情感,而且是天津人特有的表达方式,由此营造出天津特有的那种“俗世”的文化氛围。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个戏的内容说到底其实就是老天津。
如果一个戏的外在形式仅仅只是张牙舞爪,缺乏内在的东西,那么形式可能仅仅只是外贴的。因此,所有资源的调整搭配,都要为这个戏服务。要真正反映出这个戏的舞台空间特点、以及与影视剧的真正区别所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时代,解读文本,解读语言的特点。
在这个戏中,老天津的文化、文明,舞台设计的样式,音响、节奏、风格,力求成为一个浑然整体。
天津的故事、天津的人物、天津的历史、天津的韵味、天津的精神、天津的人文。有文化、有内涵、有韵味,能够反应时代风貌,《相士无非子》这台压轴津味大戏,将会成为天津人艺的有一个保留大戏,一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戏,并将会赢得天津观众的喝彩和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