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歌舞剧院歌剧《白毛女》
参加2013年天津市优秀剧目展演
宣 传 材 料
  由天津市文广局举办的“天津市2013年优秀剧目展演”将于5月举行,5月10、11日,天津歌舞剧院歌剧《白毛女》将在天津滨湖剧院为观众奉献两场精彩的演出。
  201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天津歌舞剧院推出了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传世经典歌剧《白毛女》,首轮演出,连演三场, 场面异常火爆热烈,获得专家的一致首肯以及广大观众的盛赞。同年8月,天津歌舞剧院歌剧《白毛女》从全国众多舞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了由文化部举办的“讴歌伟大时代, 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成为地方文艺团体中唯一一台晋京参加演出的歌剧,为北京观众奉献了一台高质量、高水准的演出。 第一代白毛女的扮演者王昆、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徐晓钟、著名作曲家金湘等众多艺术家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后,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反复打磨,精雕细琢。近一个月来,全体演职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忘我地投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排练中。
  一、面向基层、服务大众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精神,落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文化惠民的工作部署,天津歌舞剧院为家乡观众奉献一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津版歌剧《白毛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回馈家乡人民。
  二、与著名导演李稻川再度合作
  李稻川是中央歌剧院著名导演,曾导演了中外歌剧、 音乐剧十多部,有多部获文化部大奖。 她的导演手法风格大气、恢宏,舞台处理雕塑感强。2007年,曾为天津歌舞剧院执导了歌剧《原野》,该剧于2011年夺得了“首届中国歌剧节”的六项大奖。李稻川导演与天津歌舞剧院再度合作, 执导天津版歌剧《白毛女》,为津门观众献上了一台根植于黄土文化、散发泥土气息的津版《白毛女》。薛跃林、李瑛担任了此次复排的执行导演。
  三、主要角色全部由天津歌舞剧院本院演员担纲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最高、最完美的舞台表现形式,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排演歌剧是一个艺术团体综合实力的体现, 对于演员、尤其是主要角色是极大的挑战。天津素有“歌剧之乡”和“歌唱家的摇篮”的美誉, 出演津版《白毛女》的演员全部由天津歌舞剧院的演员担纲。女高音歌唱家、 国家一级演员李瑛凭借扎实的功力、娴熟的演技成功扮演了喜儿这一角色。她曾在歌剧《原野》中的饰演女一号金子,荣获了“首届中国歌剧节” 最高奖项(优秀表演奖),她还曾获得意大利罗马第十八届国际音乐大奖赛声乐组最高奖项——最杰出女高音歌唱奖。 北京的专家评论李瑛:“无愧于天津歌舞剧院头牌女角荣誉,以深厚的实力、功力和丰富的经验、真情, 仿佛喜儿灵性附体一般,自自然然、真真实实地唱,真真实实、自自然然地演,演活了一个足以引人怜爱、同情的悲剧人物。” 杨白劳的扮演者是男高音歌唱家张成喜,媒体报道:“张成喜塑造的这个人物非常准确到位,且表演浑然天成,几无雕琢印痕……他把杨白劳演绝了, 观众为杨白劳流了最多最长的眼泪,这个杨白劳应该是成为中国歌剧舞台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艺术形象”。 男中音歌唱家薛跃林、女中音歌唱家王慧、青年歌剧演员扈佳、王来、张凯、孙喆、申淑琴、马丽、陆中利等,均有上佳表现。 以老带新的梯队式队伍,彰显了天津歌剧生机勃勃的未来。
  四、独具特色的民族乐队伴奏
  歌剧《白毛女》自诞生之日,已有许多演出版本, 大多是大型交响乐队担任伴奏。津版《白毛女》独辟蹊径,采用民族乐队担任伴奏, 音乐的风格与剧情所追求的质朴、清新、回归自然的风格相吻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青年指挥家董俊杰率领实力雄厚的民族乐队气势磅礴、激昂豪放、张弛有度, 很好地诠释了音乐、烘托了剧情,突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五、加强合唱的力量
  为参加“2013年天津市优秀剧目展演”, 给家乡的观众奉献一台高质量、高水准的演出,这次专门增加了合唱队员的人数,加大合唱的力量, 并且所有的合唱都要在台上演唱、参与表演,重新调整群众演员的场面,使舞台充满画面感。另外把结尾部分进行了修改, 采用气势恢宏的大合唱作为全剧的结尾,突出强调“太阳出来了”这一主题,将全剧推向高潮。
  六、灯光采用多媒体,舞台效果更加逼真
  舞美以剧情为依托,追求纪实性,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营造朴实无华、凝重古朴的风格,突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保持泥土味道的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力图使舞台效果更加逼真,更具震撼力、冲击力。
  七、摒弃奢华、立足展示传统面貌
  当今舞台演出大资金投入制作、重金聘请明星、豪华舞台布景之风盛行,而天津版《白毛女》摒弃奢华、立足展示传统面貌,极具历史的质感、清新有创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有位专家评价天津版《白毛女》:“这不是简单随意、应景式地复制经典,而是自觉自为、创新性地传承经典。经典,因此而获得新的生命。”
  目前,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中,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天津歌舞剧院近200人的庞大阵容将为家乡观众奉献一台凝重、古朴、散发泥土芬芳的津版《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