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日暖雪生烟
——观天津市河北梆子戏《晚雪》
周长赋
  这是一出以燃烧的激情,演绎人间真情真爱的好戏。
  很长一段时间来,社会上拐卖妇女儿童现象屡屡发生,许多情节令人触目惊心,给受害者身心和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文艺作品表现这类题材,揭露、控诉拐卖者的罪行,展示受害者的辛酸,是艺术家社会良知、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然而,把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展现社会意义的同时,让它生动并赋予人学内涵,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本剧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戏巧妙地以主人公晚雪历尽坎坷寻找失去的爱女小燕的故事为主线和主体,组织丰富的情节,成功塑造了晚雪等几个人物形象。
  晚雪寻找失去小女儿的过程十分曲折。她遇到“好心人”庆子和黄毛夫妇的“帮助”,谁料这对“好心人”恰恰就是人贩子。庆子骗走晚雪身上仅剩的五百多块钱溜之大吉。饥寒交加的晚雪晕倒路头,被矿工们捡回矿上。煤老板的行为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他和矿工们像冬天的一团火,烘热她的身心。临走,她还得到煤老板一笔不菲的资助。但人贩子夫妇担心事情败露,商量后,让妻子黄毛出面,以帮晚雪找其女儿小燕为诱饵行骗,把她卖给山沟里的农民大成。大成是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用省吃俭用攒积来的五千块钱买来媳妇,如何肯放弃?洞房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戏。大成坚持要圆房,晚雪想到死,但想到未找到的女儿,想到丈夫,她不能也不敢死。在她一再说服下,特别当她说到要找的女儿不是自己亲生,而是捡到的弃儿,为了养育这个别人的孩子,夫妇两人不惜放弃自己生孩子的机会时,大成最终被感动,把她放了。这场戏的成功也因为表导演十分出彩。剧中人物一个要留,一个要走,他们利用舞台上的椅子和彩带,调动戏曲科介,载歌载舞,表现两人的激烈矛盾和内心复杂情感,催人泪下而又叹为观止。而晚雪人物由此也获得思想和情感的升华。从晚雪人物寻找养女的不折不挠、至死不渝,我们能不感受到母爱的坚韧、有力和伟大,能不从心底荡漾那高洁壮美的人间大爱的颂歌?
  在舞台上, 人物与情节互为依存,两者在互动中不断发展,这样作品才具有戏剧性, 人物才容易生动饱满。因此,情节设置往往是戏剧艺术构思的最重要部分。由晚雪的遭遇可以看到,本剧的情节发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其中设置许多“突转”,产生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效果。晚雪心力交瘁,还是未能找到女儿小燕,丈夫立春为了妻子的生命安全,为了家,坚决要求她回家,为此,甚至以分手相逼。晚雪陷入女儿和丈夫都无法放弃的两难境地。这时黄毛又盯上她了。有趣的是黄毛所以贩卖人口,是出于报复心理,因为她自己也曾经被别人拐卖多次,其间还被逼遗弃了亲生女儿。更令我们吃惊而又叫绝的是,她所遗弃的亲生女儿正是被自己拐卖被晚雪苦苦寻找的小燕。编剧孙德民们的精心艺术营构让戏剧在这里收到极强的剧场效果。
  应该说,黄毛也是本剧塑造的几个成功形象之一。她与晚雪一样,曾经也是受害着,但他却选择了以暴易暴,最终却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的愚昧、丑陋和邪恶很好地反衬了晚雪的善良、美丽和崇高。而大成和煤老板等人的存在让主人公晚雪显得并不孤独,也让我们仿佛有了雪天里不断感受到暖意的慰藉。世上还是好人多,光明必定战胜黑暗,这是晚雪从遭遇中的判断,这判断也给她继续寻找孩子增添信心和力量。当然,这实际上也是创作者们对生活的判断。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或且说必须揭示生活本质的内涵。 应该说,本剧在颂扬人性的同时,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的把握也很有分寸感。
  稍加检点,我们还不难发现,本剧所以感动了我们,所以能塑造好晚雪等几个人物形象,除了丰富的情节,除了富有意义的内涵外,还因为创作者们尝试了独特的演剧形式,并注入浓烈的情感,让这部戏始终充满激情,观之荡气回肠。对此,导演功不可没;晚雪扮演者刘志欣等演员的极佳的唱腔也为这一追求提供了可能。本剧实际上部分借鉴了歌剧的叙述形式,以唱段来组织戏剧场面,连群众也类似歌队——既是群众,又是创作者的感情抒发,许多故事背景也通过他们叙述,省略了许多交代。相反,那音乐又是地道梆子戏的;表演也凸显戏曲表演艺术特点,上文述及的洞房一场即可印证。于是就有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对接和打通。那富有诗意的主题歌《雪花飘》的处理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往往在晚雪情感最强烈时穿越时空而出,低吟浅唱的同时出现戴小红帽的小燕玩雪的可爱画面。其如甘醇,饮之口角生津;如利刃,触则刻骨铭心。
  爱如春日,暖能化雪,观此剧能不信乎!